降伏虚阳虚火的惟一关窍是足底的涌泉穴。练习松静,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依次放松到涌泉穴。百会穴居人身最高处,乃阳气所会。内气从百会穴直贯涌泉穴后,身体内的虚阳虚火就会
二、入静:入静指思维活动单一化,杂念减少,对内外刺激因素反应减弱在主观感受上常呈现(恬淡虚无)的境况。能使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得到加强,神经调解作用进一步改善,从而使整个机体达到一个新的动态平衡状态。入静的程序取决于功夫的深浅,可分初,中,高三级来描述不同程度的大致轮廓。
〈一〉初级:姿势自然舒适,呼吸柔和,杂念较少,或者起了念头能很快排除,可能有一、二次短时间内感到杂念不起,安静舒适,这就是初级入静。
〈二〉中级:在初级的基础上,对外界的声音干扰闻如不闻,身体轻松,用意自如,呼吸绵绵,轻、重、暖、痒等舒适感觉常常出现。
〈三〉高级:在中级基础上,外界的干扰已不起反应,呼吸绵绵深长,若有若无,用意自如,若存若亡,轻松飘浮,心情舒畅,精神饱满。
三、意守:意守乃一念代替万念之法,通过意守的锻炼可使思想集中,排除杂念,达到入静。通常概括为内守和外守两大类。内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一部分,如意守丹田、意守呼吸、意守涌泉等等。外守指思想集中于自身以外的事物,如意守青山、意守浮云、意守幻景等等。意守切忌过度,决不宜用意太重,而必须做到似守非守,有意无意,勿忘勿助,不即不离,才能活泼自然,轻松恬淡,从而避免出偏差。(拳无拳。意无意。无意之中。是真意。)
一般在练拳时,所表现的解除身体,四肢,肌肉等紧张,是一种(外松)的表现;而解除呼吸,集中和运用意念方面的紧张,是一种(内松)的表现。
先师 潘咏周先生曰:“吾人之胸部,不宜稍呈紧张,心气应使下降,心气下降至何处,乃下降至丹田也。”读者试正身端坐,平心静气,缓缓调息,胸部完全不着丝毫之力;则心部即觉得安放舒适。肺部呼吸必觉得非常通畅。同时就觉得有一股热气自然下降至脐下腹部。此即气沈丹田之感觉。能松则气能沈。“松”字之解释,即毫不着力之谓。如稍着力,则不但不能气沈腹部,气不能腾然四布,气不能敛入骨。且易致肠病。所谓差之毫厘,谬之千里也。”
又曰:“吾人练拳,体质日强,目光清明有神:但此神光宜使内敛。内敛系不使放逸之谓,欲不使放逸,必使此神光有所寄托。其方法,即在左右手动时,眼神须分别宾主手而随动作注视于主手。静时目光宜平视,而将眼神收敛于内,与意同时存想丹田功夫至此,则“意”“气”“劲”“神”四者已合一矣。从此功夫愈练愈深。始则遵乎规矩,继则化乎规矩,终则神乎规矩。乃至无行迹可拟,如神龙变化,捉摸不住,说有就有,说无就无。技而至此,所谓至神化之境矣。”
关于我们     |     广告服务     |     联系我们     |     人才招聘     |     友情链接     |     意见反馈     |     免责声明     |    
Copyright 2013 / All Rights Reserved .久久养生网 版权所有 鲁ICP123456789-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