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七月间,翠荷接天,泛舟莲下,冷香作伴,采叶为觥,曲茎为环,且饮且歌,不醉不还。 六七月间,天阳下迫,风熏日炽,暑热正盛。养身养心,都须着落于清凉二字上,最好能寻一
酷热暑气通于心,最易致人心烦不宁,与养身养形相对应,夏季养心,重在宁神。宁神之法,有诸多窍妙,譬如以莲子取芯作苦茶饮用,这是凭借外物。宁神也可求之于内心,所谓“心静自然凉”。我总认为,内省才是养心的王道。人生在世,所求万物,最终都要印照于心,再昂贵的东西,不喜欢便是不喜欢,再奢华的生活,不快乐便是不快乐。
所谓“心动则神摇”,神魂不宁,大抵源自心意的动荡。我们常说,这个世界的诱惑太多,以至于“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”,可真正的根结,不在于外,而是我们向内的深入不够,我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,于是什么都不能错过、什么都想抓住,仿佛枝蔓太多,反而迷离了灵根,生出许多患得患失、弯弯绕绕的痛苦来。其实向内探求,明心见性,才能守中执一,人生才有方向,信念才有归依,心神才能得享安宁。我极爱周敦颐的《爱莲说》,宋儒格物致知,他借咏荷花而明心性,其中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宜清,亭亭静植”一句,烛见君子之心的恬淡守中,简约明了。而人若能如君子神宁气和,自然天地清凉,一生清凉。
六七月间,翠荷接天,泛舟莲下,冷香作伴,采叶为觥,曲茎为环,且饮且歌,不醉不还。试问还有比这更雅致清凉的养生酒法么?
荷露茶与荷叶酒
荷花,古时称芙蕖,是夏季的佳品娇花。它从初夏开始,一直生长至秋初。
一般的花卉,人们只在它开花那几天赏玩,荷花却不同。自它从水下露出芽尖开始,人们就可赏玩了。清代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《芙蕖》中曰:“群葩当令时,只在花开之数日,前此后此,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,芙蕖则不然。自荷钱出水之日,便为点缀绿波……”
很少有花卉能从一出芽就赏玩到花谢的,只有荷花这一夏日娇者。从古至今,人们都爱赏玩荷花,而且花样百出、趣味盎然、无奇不有。荷露茶便是其中之一。
所谓荷露茶,就是从荷叶上收取那一滴滴的荷叶露水,然后用这露水来煮茶。此茶,荷露茶也。古人喝茶很注重水,越稀缺的水,越名贵。最爱荷露茶的是爱茶之君乾隆皇帝。每每夏日荷叶茂盛时节,他都会到承德避暑山庄避暑,一次在观赏荷花细品荷露茶之后,兴味盎然,挥笔写下了《荷露煮茗》诗:“平湖几里风香荷,荷花叶上露珠多。瓶罍收取供煮茗,山庄韵事真无过。”乾隆把山庄众人收取荷露煮茶称为山庄韵事,把荷露茶的文化推上更新的高度。
如果说荷露茶是奢侈品,那么,荷叶酒却是大众酒了。
所谓荷叶酒,就是将酒倒在鲜绿的荷叶上,让其吸收荷叶上的精髓。喝时,将荷叶茎柄弄弯成“象鼻”状,再将荷叶弄破,让酒从荷叶的茎柄空心中流出,人直接在荷叶茎柄口喝酒。不管是今古,这等喝酒之法,别出一格,雅趣盎然。
荷叶酒始于魏晋,盛于唐宋。最先因文人雅士的雅好和倡导兴起,后才传到民间。
唐代段成式在《酉阳杂俎·酒食》中曰:“历城北有使君林,魏正始中,郑公悫三伏之际,每率宾僚避暑於此。取大莲叶置砚格上,盛酒三升,以簪刺叶,令与柄通,屈茎上轮菌如象鼻,传噏之,名为碧筩杯。”说的就是荷叶酒。
《浙江志·杭州府》记载,在宋代,杭州人每到农历七月就到西湖边纳凉。时值荷花盛开,荷叶田田。人们掐取荷叶装酒,在直通空茎的柄心穿孔,将茎弯成象鼻状,口吸而饮之,边饮边放舟到蒲柳深处,月升时始还。
古人这样爱好荷叶酒,为雅趣?非也。宋代大家东坡的诗“碧筩时作象鼻弯,白酒微带荷心苦。”为此作了很好的答复。国医传统养生,有中和观点。“凡和:春多酸,夏多苦,秋多辛,冬多咸”。也就是说,夏天宜多吃些苦味食物,因“荷心苦”,所以荷叶酒在民间颇受百姓的钟爱。
如今,荷露茶与荷叶酒已成为茶酒文化的历史,这种玩法,已不盛行。但仍有一些新时代的“雅士”,在紧张工作之余也来那么一点雅趣,收集荷露品荷露茶。而喝荷叶酒就简单多了,想喝就摘张荷叶来玩玩……
关于我们     |     广告服务     |     联系我们     |     人才招聘     |     友情链接     |     意见反馈     |     免责声明     |    
Copyright 2013 / All Rights Reserved .久久养生网 版权所有 鲁ICP123456789-2号